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类 > 如歌的行板

如歌的行板

微信用户3年前 (2022-07-16)诗词类2872
如歌的行板

第一次知道如歌的行板这个短句,还是来自台湾诗人痖弦的一首同名诗。记得当初读到这首诗名《如歌的行板》的时候,完全摸不着头脑。怎么每个字都认识,可组合起来却那么陌生。


那时,我还没有专门学习音乐,对这些专有名词完全是个外行。于是,只能靠读诗来猜测他的意思。读完后觉得,这首诗其实很有节奏感,颇有唱歌的感觉。大家可以也来体会一下。

如歌的行板

痖弦(1932年-),台湾的诗人。他的现代诗口语生动活泼、音乐性强,充满了超现实主义的色彩。


如歌的行板

最初也是心生疑惑,怎么这么简单的新诗也能出名?可直到学习了音乐,听到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时,突然间勾起了我对这首诗的回忆。再翻出来看,便有了新的体会。

这首诗的句中隔着若干 “ 之必要 ”,这样读起来便有了很强的节奏感。你不用一一解释 “ 之必要 ”之前放的字眼是什么,总之这个世界充斥着无数个必要。

如歌的行板

读书、考大学、找好工、结婚生子、买车买房等等,一切似乎都是命中注定的安排,而人只能在命运的洪流中随波逐流。

诗中的最后一句,才是文中的点睛之笔︰观音在远远的山上,罂粟在罂粟的田里。看到这一句,一种心底的无奈和心酸涌上心头。

如歌的行板

乍看觉得这个画面很有意境:高山上有座观音,山下有罂粟花田。可是,观音代表美好和善良,罂粟则是丑恶和肮脏。它们相视而望,不曾言说。

直觉觉得,在那个罂粟田住着的是人类。而人类是脱离不开那个罂粟田的,不论怎样努力,人们追求的善与美总是遥不可及,不觉心生悲凉。

如歌的行板

而我又疑心,作者之所以取这个诗名,是因为他听过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这只曲子的旋律同样渗透着悲伤,并一直触碰到苦难人民的灵魂深处。

不知道这样的解读,是否符合作家或是作曲家的本意。但是,无论如何,能触动到人心的,那一定是好诗或好曲子。

本文插图为 Holly Warburton 作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免责声明
    本网站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只按现有状况提供文章发布第三方网络平台服务,本网站及其所有者非交易一方,也非交易任何一方之代理人或代表;同时,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也未授权任何人代表或代理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从事任何网络交易行为或做出任何承诺、保证或其他类似行为,除非有明确的书面授权。
    鉴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本网站无法鉴别和判断相关交易各主体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资质、信用等状况,也无法鉴别和判断虚拟交易或正在交易或已交易之虚拟物品来源、权属、真伪、性能、规格、质量、数量等权利属性、自然属性及其他各种状况。因此,交易各方在交易前应加以仔细辨明,并慎重考虑和评估交易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lmwmm.com/post/425.html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有心事的不要听

下一篇:淡淡的

“如歌的行板” 的相关文章

庚子书单

庚子书单

今天这篇书单来自我的一位朋友慕珂。此前,曾经和大家分享过四篇他读《聊斋》的感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公众号留言框内回复“聊斋”获取阅读链接。今天这篇则是他在庚子年的一部分读书笔记,且作参考。可能庚子年最大的好消息,就是庚子年要过完了。在这个如...

悲欣交集

悲欣交集

悲欣交集 ,发表于2023-11-11 23:00 , ,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揽胜何须千里外

揽胜何须千里外

揽胜何须千里外 株洲雪峰岭公园,名中有雪,实无雪,因为它并不高,海拔仅仅100米,决不能将它想像为终年银装素裹的样子。尽管没有皑皑白雪,但有茫茫绿林,实是双休日赏景休闲的佳处。 雪峰公园可分为两部分:山林和山麓的广场。 广场面积约10...

墨点无多泪点多

墨点无多泪点多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今天翻了翻《八大山人画集》,在山水册页上看到了八大山人的一方画押:“三月十九日”,原来那是崇祯帝自缢煤山的忌日。从那天开始,他已经死了。江山易主,国破族灭。一幅幅的册页中只看到...

离天国最近的作曲家

离天国最近的作曲家

布鲁克纳比瓦格纳小 11 岁,比勃拉姆斯大 9 岁,按说应该和他们属于同时代的人,可音乐史上,却偏偏喜欢把他和马勒对比,归入后期浪漫主义。如果从年龄上看,布鲁克纳比马勒大 36 岁,彼此之间还保持着一种类似师生的关...

说不尽的管平湖

说不尽的管平湖

人类思想、文化、艺术中的有些成就,其实是很难去进行分析、解说的。比如书法中的王羲之、绘画中的梵高、文学中的苏东坡、音乐中的莫扎特,比如《圣经》。他们的不可解说,是因为他们的境界太高,常人要真切地看清他们的面貌、理解他们的精神,不是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