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类 > 清静经

清静经

微信用户2年前 (2023-04-21)诗词类1216

清静经

老君曰: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

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

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

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外观其形,形无其形;

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既悟,唯见於空;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

所空既无,无无亦无;

无无既无,湛然常寂;

寂无所寂,欲岂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

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

既入真道,名为得道;

虽名得道,实无所得;

为化众生,名为得道;

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

上德不德,下德执德。

执著之者,不明道德。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

既惊其神,即着万物;

既着万物,即生贪求;

既生贪求,即是烦恼;

烦恼妄想,忧苦身心;

便遭浊辱,流浪生死;

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

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清静经


一说到道教,你可能会感觉有“玄幻”的色彩,其实不然也,道教很多经典都是教我们如何做人的。这段经文的摄受力非常强,搭配王菲空灵优美的声线,相信你只要跟着通读一遍,同样会有一种心智被洗过的感觉。


《清静经》作为道教的经典之一,全文五百八十多字,却道出了“清静”二字的真谛。全文大体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个人而言,第二部分是针对天下你我他她而言。其核心思想是告诉我们,人最最重要的就是古井不波的心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免责声明
    本网站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只按现有状况提供文章发布第三方网络平台服务,本网站及其所有者非交易一方,也非交易任何一方之代理人或代表;同时,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也未授权任何人代表或代理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从事任何网络交易行为或做出任何承诺、保证或其他类似行为,除非有明确的书面授权。
    鉴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本网站无法鉴别和判断相关交易各主体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资质、信用等状况,也无法鉴别和判断虚拟交易或正在交易或已交易之虚拟物品来源、权属、真伪、性能、规格、质量、数量等权利属性、自然属性及其他各种状况。因此,交易各方在交易前应加以仔细辨明,并慎重考虑和评估交易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lmwmm.com/post/686.html

分享给朋友:

“清静经” 的相关文章

女人的文字

女人的文字

我喜欢在夜里独自享受只有文字的宁静与寂寥,当把心交给文字时,便会忘记了自己是谁,便会让自己变得沉静,游走在文字里,我只属于文字。时常感慨文字的永恒和奇妙,一个个方块,打乱了顺序一次次的编排,就成了心情,就成了风景。把心情演绎成文字,再把文字...

每一个清晨,都值得为之醒来

每一个清晨,都值得为之醒来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春天的早晨,是最美的时光。   我们在春风中醒来,沐浴着清晨的阳光。一切是那么温暖,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每一个清晨都值得珍惜,每一个日出,都值得记忆,每一个清晨都值得醒来。   ...

乡情

乡情

乡情: 是薅一把小葱蘸酱缸的味道, 是母亲包煮的酸菜馅水饺。 乡情: 是穿着大姐替换下来旧的花格衫, 是兰裤子打补丁母亲缝上的针线。 乡情: 是泥草混建木窗格的老屋, 是柳树下老井摇起的辘轳。 乡情: 是田埂上休闲牛车的...

看淡一切让人释然的人生感悟文案

看淡一切让人释然的人生感悟文案

一、全部回不去的美景良辰,全是举世无双的好时光。感谢过去,珍惜现在,憧憬未来。哭给自己听,笑给别人看,这就是所谓的人生。二、金钱再多也无法阻止死亡,长相再美也不能讨好阎王,声名再大也要经过生死。因此人生不要太贪,不要活得太累。三、成长就是你...

山乡春晓

山乡春晓

七绝•山乡春晓鸡鸣月落袅炊烟,柳荡霞升溪水欢。沃野机忙弹乐曲,春潮涌动蕴丰年。  鹧鸪天•山乡春晓(新韵)雪化冰融浪滚川,莺歌蛰醒柳含烟。牧童北岭鸣笛曲,村嫂门前种菜园。池涌浪,鲤撒欢。渔翁甩网笑容妍。农庄佛晓成琪景,饱蕴诗章美誉传。【...

说不尽的管平湖

说不尽的管平湖

人类思想、文化、艺术中的有些成就,其实是很难去进行分析、解说的。比如书法中的王羲之、绘画中的梵高、文学中的苏东坡、音乐中的莫扎特,比如《圣经》。他们的不可解说,是因为他们的境界太高,常人要真切地看清他们的面貌、理解他们的精神,不是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