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类 > 门德尔松式的优雅

门德尔松式的优雅

微信用户3年前 (2022-11-12)诗词类1785

门德尔松式的优雅

第一次听到门德尔松这个名字,便觉得有种说不出的从容和优雅。


后来听他的乐曲,这种优雅便有处可依了。从《乘着歌声的翅膀》《婚礼进行曲》到《葬礼进行曲》,他的曲子写尽生的喜悦与死的悲寂,却都是那么风景如画。


门德尔松式的优雅


不过,今天我们不聊他的音乐,来说说他的另外一个身份,画家。事实上,门德尔松的天赋,早已延展到视觉艺术上,留下了很多水平颇高的绘画小品。


这其中,素描和油画是他最大的喜好。门德尔松青年时代写的信件中,总是画满了素描,生动描绘身边的自然世界、建筑和人物。在这方面,他与歌德不相上下。


门德尔松式的优雅


门德尔松家境优渥,最常被提起的就是他哲学家的祖父,银行家的父亲,还有钢琴家的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自然名师云集,其中就包括柏林风景画家,罗塞尔。


年后门德尔松,与绘画界也有紧密的联系。他的妻子塞西尔,就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当然更重要的是他的姐夫,维尔海姆·亨塞尔,曾经是普鲁士宫廷肖像画家,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门德尔松式的优雅


作为一名富三代,门德尔松有很多机会在德国、瑞士、意大利、英格兰、苏格兰等地旅行。


期间,他不但完成了抒发家国胸怀的《第三交响曲“苏格兰”》和《第四交响乐“意大利“》,还画下了旅途中所见的风光。


门德尔松式的优雅


门德尔松喜欢用具体的形象,来储存自己的思想,这点从他青年时代信件中的素描,可见一斑。


只可惜他早生了几十年,当时还没有印象派。他的风景画虽然没有印象派那样,有着强烈的超越真实的情绪再现,但还是可以一窥他心中的世界。


门德尔松式的优雅


事实上,门德尔松对画面的敏锐触觉,也影响到他的音乐表达。瓦格纳就把门德尔松称为“风景画家式的作曲家”。


而门德尔松器乐作品的旋律线,都非常显著清晰,这与绘画中的原则也是相通的。


门德尔松式的优雅


就比如之前给大家介绍过的《赫布里底群岛序曲》,就是从门德尔松的一幅钢笔素描开始的。


在这部作品的手稿中,记录了基本主题的部分,与素描创作的时间是同一天。对这部作品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到右下角的相关阅读中查看。

本文插图为门德尔松绘画作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免责声明
    本网站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只按现有状况提供文章发布第三方网络平台服务,本网站及其所有者非交易一方,也非交易任何一方之代理人或代表;同时,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也未授权任何人代表或代理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从事任何网络交易行为或做出任何承诺、保证或其他类似行为,除非有明确的书面授权。
    鉴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本网站无法鉴别和判断相关交易各主体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资质、信用等状况,也无法鉴别和判断虚拟交易或正在交易或已交易之虚拟物品来源、权属、真伪、性能、规格、质量、数量等权利属性、自然属性及其他各种状况。因此,交易各方在交易前应加以仔细辨明,并慎重考虑和评估交易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lmwmm.com/post/490.html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悲歌三人行

下一篇:静默如谜

“门德尔松式的优雅” 的相关文章

悲欣交集

悲欣交集

悲欣交集 ,发表于2023-11-11 23:00 , ,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水中月

水中月

  爱是一条河, 拥挤的渡口总有人错过。 招招手…… 想踏的帆舟已远走。 上天造物弄人, 相爱的人差缘分, 越爱越真越伤心。 江边…… 看那月亮浮在水面, 折一段柳枝搅动江水, 把自己的身影模糊, 丢失的青春有谁来赔?...

雨夜

雨夜

  雨夜 广睿 夜半,雨打窗棂,声声入耳,滴滴撩心。雨的世界,仅听见雨,如烟似雾。 沾一滴落水,延指尖滑下,散发着思忆,洒落于地面,那水花便如舞女,轻柔曼妙、楚楚动人。 哼一曲悠扬轻软的音调,看喜欢的书,做喜欢的事,想喜欢的人,只因...

朋友圈与你心有灵犀的个性签名

朋友圈与你心有灵犀的个性签名

一、没事的,每个人大概都会经历一些情绪崩溃或者极端的时刻,会好的,会熬过来的。二、成年人的世界,就是应该果断又干脆不耽误任何人,不消耗任何人,不浪费任何人,这是一种善良。三、先自沉稳而后爱人,做一个兜里有钱,走路带风的美少女,这样才有能力,...

石虎:空 · 象

石虎:空 · 象

石虎空 · 象 许宏泉––这是石虎近两年的新作。突然给我一种触动,我想知道石虎是怎么看他的这些作品?它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然后,我想到“自由”,自由是什么?石虎曾经用“法无定”、“象无形”这一古老的话语告诉我,在艺术家的心目中,...

京剧:没有文化的文化

京剧:没有文化的文化

1997 年 5 月 16 日,汪曾祺这样一个可爱的老头走了。可直到今天,他依然不过时。他写小说,也写戏曲,有名的《沙家浜》至今还在台上台下传唱。今天分享的是汪曾祺在 1994 年,为徐城北的《京剧文化初探》一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