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类 > 门德尔松式的优雅

门德尔松式的优雅

微信用户2年前 (2022-11-12)诗词类1489

门德尔松式的优雅

第一次听到门德尔松这个名字,便觉得有种说不出的从容和优雅。


后来听他的乐曲,这种优雅便有处可依了。从《乘着歌声的翅膀》《婚礼进行曲》到《葬礼进行曲》,他的曲子写尽生的喜悦与死的悲寂,却都是那么风景如画。


门德尔松式的优雅


不过,今天我们不聊他的音乐,来说说他的另外一个身份,画家。事实上,门德尔松的天赋,早已延展到视觉艺术上,留下了很多水平颇高的绘画小品。


这其中,素描和油画是他最大的喜好。门德尔松青年时代写的信件中,总是画满了素描,生动描绘身边的自然世界、建筑和人物。在这方面,他与歌德不相上下。


门德尔松式的优雅


门德尔松家境优渥,最常被提起的就是他哲学家的祖父,银行家的父亲,还有钢琴家的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自然名师云集,其中就包括柏林风景画家,罗塞尔。


年后门德尔松,与绘画界也有紧密的联系。他的妻子塞西尔,就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当然更重要的是他的姐夫,维尔海姆·亨塞尔,曾经是普鲁士宫廷肖像画家,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门德尔松式的优雅


作为一名富三代,门德尔松有很多机会在德国、瑞士、意大利、英格兰、苏格兰等地旅行。


期间,他不但完成了抒发家国胸怀的《第三交响曲“苏格兰”》和《第四交响乐“意大利“》,还画下了旅途中所见的风光。


门德尔松式的优雅


门德尔松喜欢用具体的形象,来储存自己的思想,这点从他青年时代信件中的素描,可见一斑。


只可惜他早生了几十年,当时还没有印象派。他的风景画虽然没有印象派那样,有着强烈的超越真实的情绪再现,但还是可以一窥他心中的世界。


门德尔松式的优雅


事实上,门德尔松对画面的敏锐触觉,也影响到他的音乐表达。瓦格纳就把门德尔松称为“风景画家式的作曲家”。


而门德尔松器乐作品的旋律线,都非常显著清晰,这与绘画中的原则也是相通的。


门德尔松式的优雅


就比如之前给大家介绍过的《赫布里底群岛序曲》,就是从门德尔松的一幅钢笔素描开始的。


在这部作品的手稿中,记录了基本主题的部分,与素描创作的时间是同一天。对这部作品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到右下角的相关阅读中查看。

本文插图为门德尔松绘画作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免责声明
    本网站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只按现有状况提供文章发布第三方网络平台服务,本网站及其所有者非交易一方,也非交易任何一方之代理人或代表;同时,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也未授权任何人代表或代理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从事任何网络交易行为或做出任何承诺、保证或其他类似行为,除非有明确的书面授权。
    鉴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本网站无法鉴别和判断相关交易各主体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资质、信用等状况,也无法鉴别和判断虚拟交易或正在交易或已交易之虚拟物品来源、权属、真伪、性能、规格、质量、数量等权利属性、自然属性及其他各种状况。因此,交易各方在交易前应加以仔细辨明,并慎重考虑和评估交易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lmwmm.com/post/490.html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悲歌三人行

下一篇:静默如谜

“门德尔松式的优雅” 的相关文章

探访调顺之旅

探访调顺之旅

  8月4日,岭南师范学院扬“彩”令夏队来到了湛江赤坎区调顺村进行三下乡调研活动。 调顺村是一条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位于赤坎东面,离市中心4公里,属赤坎区调顺街道办管辖。全村位于海岛上,面积5。8平方公里,岛以村名冠名,人们习惯...

看淡一切让人释然的人生感悟文案

看淡一切让人释然的人生感悟文案

一、全部回不去的美景良辰,全是举世无双的好时光。感谢过去,珍惜现在,憧憬未来。哭给自己听,笑给别人看,这就是所谓的人生。二、金钱再多也无法阻止死亡,长相再美也不能讨好阎王,声名再大也要经过生死。因此人生不要太贪,不要活得太累。三、成长就是你...

米修司,你在哪?

米修司,你在哪?

上世纪 80 年代,被美术界誉为“悲情主义”和“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何多苓先生,根据契诃夫的同名小说绘制了 44 张连环画,名为《带阁楼的房子》。这是一个关于初恋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原型是俄罗斯画家列维坦,他不满...

复调的感觉

复调的感觉

不同的音区有不同的感觉,高音华丽,中音饱满,低音坚实,各自具备各自的优点,但也不免缺乏别的音区的特点,所以单独的旋律总是不完美的。而复调就是那种把不同音区的旋律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完美状态的尝试。不同的旋律,时刻形成互补,整体向前移动,构成...

独。

独。

这两年慢慢的脱离了固定频率的社交圈子,与朋友们联系也大多通过微信、电话寥寥,倒是愿意去长辈家坐下喝口茶,聊一聊内心的困惑,一起品品周围有趣的人或物。现在转念一想,或许不是因为急需从长辈们那边汲取些什么,只是想抽身太...

如歌的行板

如歌的行板

第一次知道如歌的行板这个短句,还是来自台湾诗人痖弦的一首同名诗。记得当初读到这首诗名《如歌的行板》的时候,完全摸不着头脑。怎么每个字都认识,可组合起来却那么陌生。那时,我还没有专门学习音乐,对这些专有名词完全是个外行。于是,只能靠读诗来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