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类 > 人老,心别老

人老,心别老

微信用户2年前 (2023-12-25)诗词类971
人老,心别老

学者阿多诺和萨伊德,都曾详细且深入地探讨过「晚期风格」(Late Style)这一概念。


阿多诺曾在《贝多芬的晚期风格》一文中提到,艺术家晚期作品中的所谓「成熟」,不同于果实之熟。它们通常不完美,也不甘香,甚至涩口,乍看上去充满裂痕甚至有些丑陋。


人老,心别老


而萨伊德在《论晚期风格》一书中,除去贝多芬的例子之外,还提到莫扎特的《女人心》以及让·热内的《爱与俘虏》。


在萨伊德看来,这些创作于艺术家晚期生涯的作品,无一例外充斥着某种复杂与深奥,甚至是死亡的气息。


人老,心别老


的确,贝多芬写作于 1825 至 1826 年间的五部弦乐四重奏,以及一部《大赋格》,因其晦涩难解,一直是后世音乐家及乐评人常谈常新的题目。


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认为《大赋格》可以称得上「最伟大的音乐」;而骄傲如华格纳,也曾说过这样的话:贝多芬第十四号弦乐四重奏的第一乐章,充满了「我所能了解到的最悲伤的感情」。


人老,心别老


我们且抛开伟大与否不论,单看贝多芬这些晚期弦乐四重奏作品,与他早期以及中期的同类型作品相比,有哪些迥然不同的地方。


从结构上看,这六首作品多用变奏曲式和片段式结构;表意上,与作曲家此前的弦乐四重奏相比,这些旋律则更显得神秘,且更具神圣的、超离尘世的宗教意味。


人老,心别老


按照音乐史学者所罗门的观点,贝多芬晚年写作这些四重奏作品的目的,是希望「测试自己超越古典乐派的能力」。


而在斯特拉文斯基看来,前辈贝多芬这些四重奏作品的表达方式,无视和谐甚至对抗调性,「具有相当程度的现代性」。


人老,心别老


这不禁让我想到阿多诺文中的「不完美」,以及萨伊德提到的「死亡气息」。萨伊德写作《论晚期风格》时已是垂暮之年,生命将尽,难免其言哀哀,动辄将作品提升至形而上的、精神的层面观照。


在两位学者眼中,那些出色的艺术家在其晚期作品中,都在尽最大可能地抒写生命的残酷与无常,将那完美的假象撕裂开,漏出「反常」与「倒置」的面貌来。


人老,心别老


也许,这是艺术家洞明世事后的刻意为之。但在我看来,「晚期风格」其实更像是一个伪命题。有鉴于个体与个体间性情与阅历之差异,我们并无法断定所有艺术家的「晚期风格」都充斥着黑暗、无常及反平衡。


比如马蒂斯(Henri Matisee,1869﹣1954)的那些剪纸作品。


人老,心别老


这位「野兽派」代表艺术家在生命的最后十五年里,曾创作出绚烂缤纷,甚至惊心动魄的剪纸艺术品。在我看来,这些拼贴作品祥和且充满律动及生趣,丝毫不见所谓「晚期风格」中悲伤或落寞的气质。


1941 年的一场手术之后,画家马蒂斯再也无法从轮椅上站起来,但这位法国人,并没有放弃艺术这一毕生挚爱。他将画笔和调色板抛开,拿起剪刀和彩色图纸,试图借由全新媒介,重构另一个想像与审美的世界。


人老,心别老


如今,我们回看马蒂斯在 1943 至 1954 年间完成的作品,竟丝毫见不到哀伤与哀怨的情绪。那些色彩对撞强烈且构图奇巧的作品,膨胀着蓬勃的生命力,像是替腿脚不便的艺术家,完成了在这世上自在游走并肆意观看的想往。


颜色是马蒂斯及众多「野兽派」追随者的毕生理想。当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关注光线与明暗,当立体主义注重构图以及点与线的排布,野兽派画家们将颜色视作画布的生命。


人老,心别老


马蒂斯的剪纸作品,延续了他此前对于鲜艳颜色的热衷。在 1949 年的作品《舞者》中,我们见到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强烈冲撞;1953 年的《花束》中,画家将绿色分为草绿、翠绿和墨绿等浓淡不一的多种样貌,又在三色之上添加橙色及黑色,画幅于是更多元,构图也更开敞。


尽管萨伊德在其著作中,将马蒂斯与巴赫、贝多芬和伦勃朗等并置谈论,但我并不认为马蒂斯,与另外三位艺术家的晚期作品具备可比性。


人老,心别老


如果将那些剪纸作品的年份遮去,我们甚至无法判断这些张扬而另类的作品,来自一位不良于行的老者。那些饱满到几乎溢出纸面之外的热情,分明来自一个年轻而渴望尝新的灵魂。


有些人老了,灵魂跟着深沉起来;另一些人老了,灵魂却仍然年轻。


本文插图为马蒂斯剪纸作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免责声明
    本网站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只按现有状况提供文章发布第三方网络平台服务,本网站及其所有者非交易一方,也非交易任何一方之代理人或代表;同时,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也未授权任何人代表或代理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从事任何网络交易行为或做出任何承诺、保证或其他类似行为,除非有明确的书面授权。
    鉴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本网站无法鉴别和判断相关交易各主体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资质、信用等状况,也无法鉴别和判断虚拟交易或正在交易或已交易之虚拟物品来源、权属、真伪、性能、规格、质量、数量等权利属性、自然属性及其他各种状况。因此,交易各方在交易前应加以仔细辨明,并慎重考虑和评估交易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lmwmm.com/post/1796.html

分享给朋友:

“人老,心别老” 的相关文章

迟来的教师节礼物

迟来的教师节礼物

  每年教师节,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我都会收到学生送的各种各样的教师节礼物。譬如微信、微博和电子邮件发来的贺词、贺卡,快递给我的礼品盒以及鲜花等。每当此时,自己切身体会到教师职业的神圣与崇高,感受到“桃李满天下”的骄傲和自豪。然而今...

米修司,你在哪?

米修司,你在哪?

上世纪 80 年代,被美术界誉为“悲情主义”和“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何多苓先生,根据契诃夫的同名小说绘制了 44 张连环画,名为《带阁楼的房子》。这是一个关于初恋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原型是俄罗斯画家列维坦,他不满...

一生爱自由

一生爱自由

伦敦一个画展上,人头攒动。一对男女在一幅画前驻足:一个超级肥胖的裸女,在一张破旧的沙发上昏睡过去。她的一只手扶着沙发背,一只手托着硕大无朋的乳房,大大的肚腩因为粗壮双腿的挤压,像个球一样耷拉在沙发上……男人对女人说:“亲爱的,这幅画上的女人...

我负丹青

我负丹青

人到了老年,会逐渐恢复一些童年时的性格特征。缺点如贪吃、贪玩、任性,优点如可爱、执着、明净。当一生即将走过,拾点往事,最令人不舍的,会不会只是童年时吃过的一碗豆腐脑,放过的一只风筝,或者家门口的那条蜿蜒小河?长长...

暗自较劲,各自精彩

暗自较劲,各自精彩

今天和大家推荐的,是来自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一首《引子与回旋随想曲》(Introduction and Rondo Capriccioso)。这首作品创作于 1863 年,是圣桑的代表作之一。整首曲子大约只有 10 分...

口琴的浪漫

口琴的浪漫

提起口琴,你会想到什么样的情景呢?一位孤独的浪子,在黄昏的天台边,轻轻吹起口琴。悠悠的琴声和着微凉的晚风,缓缓地飘过城市的上空,那是浪子梦归的地方……是的。没有萧的悲凉、小提琴的忧伤、竹笛的灵动、古筝的典雅,口琴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