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类 > 书法欣赏难在哪?

书法欣赏难在哪?

微信用户4年前 (2022-05-19)娱乐类3111
书法欣赏难在哪?

在很多朋友的下意识中,对绘画、音乐等,尚能保持一定的自觉,知道自己可能是外行、看不懂。但是面对书法,冲口而出的是:“什么?别故作高深了!写字我还会看不懂?”


事实上,您确实有可能看不懂。这种意识的问题在于,没有把“毛笔字”和“书法”区分开。

书法欣赏难在哪?


在古代,书写的第一功能,是文字表达和交流。所以,那时候,人们把字写规范、写清楚,能够辨识,起到交流作用,才是第一目的。

在此基础上,有一些审美水平高的人,开始把字往更好看了写。并且逐渐把自身的审美情趣、性格喜好放在书写中表达。这时候,他们写的字,就有了“交流”和“表达审美”两层功能。历代经典法帖中,有无数的书信、便条、文稿,就都是这个道理。

书法欣赏难在哪?


简单点不太准确的说,在古人那里,强调交流的,可以称之为“毛笔字”部分;更强调书法艺术性的,可称之为“书法”部分。

那么,在古代有没有最大限度强调文字交流功能、而忽略书写者的情感表达的“毛笔字”呢?答案是有的。

书法欣赏难在哪?


比如考试试卷上的字、写诏书的字、写奏章的、抄书的字... ...这一类,在书写要求上,主要强调交流功能,不能有错字、别字,把字写规矩了、易于辨认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这一类,古人称之为馆阁体。

当然,在今天看,馆阁体也有其艺术成就,但是这是站在后人的角度去二次阐释的。

书法欣赏难在哪?

今天,当毛笔书写汉字不再成为交流工具的时候,“交流功能” 和 “审美功能”就分了开来。也就是说,“以辨识为目的的毛笔字”和“以审美为目的的书法”分开了。

所以,今天我们面前的第一步,就是学会区分“毛笔字”和“书法”。那么怎么区分这二者呢?这个说清楚有点麻烦。而言之,由于书法的主要目的是审美、是表达情感,所以在呈现上,就要求表现力要丰富。

书法欣赏难在哪?

如何用一支笔、一张纸,有很强的表现力呢?答案就两个字:对比。

线条的浓淡、干湿、枯润、曲直,用笔的方圆、拓擫、中锋侧锋、顺行逆行,速度的快慢、急缓,结体和章法的黑白、疏密、大小... ...等等,都是对比的具体操作细节。

书法欣赏难在哪?

一般来说,一幅作品中,表现力比较丰富、且能恰如其分的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心情,那么,艺术价值就相对高一些。

所以,很多朋友对书法欣赏还停留在“写得是否好看”、“是否整齐”、“是否匀称”、“是否能辨认清楚”上,其实恰恰违背了书法审美原则。这些都是对“毛笔字”的要求,就像今天电脑打印字一样,而非书法要追求的。

书法欣赏难在哪?

具体落实到对书法的欣赏上,也是困难重重。难点之一是线条。用来表达审美的书法,自有他的“艺术符号”,就像绘画的颜色、造型,音乐的“节奏”、“音高”一样。法的最基本的艺术符号,就是线条。书法是线条的艺术。

一幅作品,是由许多字组成,一个字,是各种线条组成。所以,最基本的,就是线条。那么,线条怎么样的才算好呢?

书法欣赏难在哪?

这个,语言表述就苍白无力了。理解线条质量——也就是您能看出来,这幅作品的线条有没有力量、是不是坚挺有弹性、是不是苍茫古辣、有没有金石气... ...必须得自己亲自上手试试。

自己写了、下功夫琢磨了、亲自上手过了,才能理解什么是有弹性的、什么是死蛇一样的线条。如果不上手,是无法理解线条的好坏的。即便天生敏感,大约能理解来,也始终隔了一层。

书法欣赏难在哪?

所以外国汉学家评说中国书法,尽管总能有新视角和启发,但是总觉得隔了一层,缺的就是手上功夫。

一旦跨过那个门槛,理解了什么样的线条有弹性、什么样的没弹性,能理解线条质量的时候,再去看别人的线条,就一目了然,很清晰对方到了什么水平。这虽然听起来有点玄,实际上这绝对是实实在在的话。

书法欣赏难在哪?

难点二,欣赏书法,还有一个特麻烦的地方,在于要眼界非常广博。书法,起码传统概念里的书法,是由传统发展而来,讲究临帖,讲究笔法、结体之类,得有出处和来历,不能乱写。

那么,这就要求欣赏作品的人,你得对历代经典帖子,有大致了解和一定程度的熟悉。

书法欣赏难在哪?

所以,深入书法学习的朋友会发现一个现象:如果我主要写行书,会发现分不来篆隶甚至草书的好坏;如果我主攻篆隶,极有可能无法分辨行草的好坏;如果我一直学帖,也可能不清楚学碑的作品好坏。

这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专攻一个方向,关注的法帖也与之相关。别的风格的书法,由于缺乏深入关注,判断的时候,自然是没有底气的。有这种感觉,恰恰说明了自己学书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深入,也对自己认知比较诚实和清晰,路子很正。

书法欣赏难在哪?

一般水平的书法创作,取法无外乎常见的碑帖,诸如《圣教序》、《阴符经》、《张黑女》、二王手札、宋四家手札等等,比较容易辨认。可是高手的创作,不满足局限于日常风格。很可能取法是比较少见的法帖、碑刻,超出平常眼界。

这时候,如果欣赏者不了解那些偏僻冷门的碑帖,不熟悉书法史的风格关系,就会觉得陌生、奇怪,甚至认为  “这字瞎写、不临帖“。实际上,恰恰是欣赏者自己的眼界局限、看不懂这幅作品的来历而已。

书法欣赏难在哪?

如果再有高手,熟悉历代法帖,取法其中,却又蕴化得不漏痕迹,看起来面貌一新,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这时候,绝大多数人、甚至很多书法从业者,也都理解欣赏不了了。

当然这类高手很罕见。更多的是,鱼目混珠的假高手,因为这两者之间不太好区分。

书法欣赏难在哪?


所以,作为书法爱好者朋友,如果想欣赏书法,请一定找支笔,上手多写写,感受下线条的各种变化;请了解书法史,读一些碑帖。

然后,也要知道,书法和绘画、音乐、舞蹈一样,是需要训练才可以创作,需要学习才可以欣赏并理解的。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lmwmm.com/post/396.html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复调的感觉

下一篇:玫瑰三愿

“书法欣赏难在哪?” 的相关文章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首次传回照片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首次传回照片

当地时间1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首次拍摄到星光,还传回了一张自拍照。  据央视新闻,韦伯空间望远镜拍摄的星光图像显示,18个亮点散布在一片漆黑中。这是韦伯空间望远镜主镜18片镜片拍摄同一颗星时捕捉到的不同影像。...

央视播出,但我还是怕这国产片彻底消失

央视播出,但我还是怕这国产片彻底消失

有没这种感觉?及至年关之时,总感觉差了那么一点“年味儿”。不光如此。寻常巷陌里,属于一座城市的血肉气脉,似乎也在缓缓褪去,变得苍白。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钢铁巨兽以及轮胎碾过柏油路面的喧嚣。世间万象,似万花筒一般越转越快。所幸,有的东西沉了下...

生命是一树花开。

生命是一树花开。

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寞或璀璨。日子,在岁月的年轮中渐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跃动的、抑或沉思的灵魂,在繁华与喧嚣中,被刻上深深浅浅、或浓或淡的印痕。很欣赏这样一句话:生命,是一场虚妄。其实,经年过往,每个人何尝不是在这场虚妄里跋...

打着家暴的幌子搞软色情,吐了

打着家暴的幌子搞软色情,吐了

家暴到底有多可怕?20年前,冯远征用一部经典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向我们展示这一恐怖真相。从此,全国人民都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直到现在很多人看到冯远征那张脸还瑟瑟发抖。20年过去了,家暴这一恶行依然存在。最近,有这么一部反家暴题材的电...

我和这个世界只差一个你

我和这个世界只差一个你

  或许不再有叫浪漫的约束,或许所谓的邂逅只是一厢情愿的傻傻等待;时光的空白格塞满了记忆的支离破碎,广袤的星空下凋谢了你的花朵……也许我与你相遇的本质就是注定的分离。也许,我与这世界仅仅只差一个你……   雕栏玉砌应犹在,变的只有仿佛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