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歌
《牛羊下山》这张专辑每首歌都好。引用的词好,曲子好, 老周唱得也好。
在这么多好中,《春歌》一首最是妙到极致。说它妙,是因为《春歌》曲、词、演绎和其意味,都配合得天衣无缝,在或悲壮深远,或曲意悠长的其他曲目中,它最自然,也最真实。
初听《春歌》,会觉得曲调有似曾相识之感,其实整首歌用的就是传统的民间曲调——四季调。
四季调也叫孟姜女调﹑唱春调。常为十二叠,每月一叠,也可按四季分为四叠。每叠七言四句,除第三句外,均押平韵。自清代流行至今以来,不同的地区,其四季调的旋律都会有所差异,这首《春歌》似乎是江淮一带的旋律。
既然是民间曲调,老周的演绎方式就来了个彻底的草根化。有朋友说这歌听着像 80 年代的卡拉 OK。其实不然。
如果你到江淮农村一带,正巧碰上红白喜事,或是逢年过节,就有机会看见一个草台班,上面有一位雅马哈电子琴手,一位打着国产电鼓的鼓手,可能还会有吹号手。老周仿佛就坐在这个台上,先对着劣质麦克风试了下音,然后就向着我们唱了起来。
第一叠:“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传统四季调的起兴,词是现成的,原意是劝人知足常乐。但是按着老周的意思,这里却是一个伏笔,要想人间好时节,得没有闲事挂心头,可是这容易办到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进了第二叠,《春歌》的格局有了变化。此叠开始传统四季调或唱郎情妾意,或劝人行善。而老周此叠唱的是刘禹锡的《乌衣巷》。
那么原诗《乌衣巷》抒得是什么怀呢?话说老刘当时还没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
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过去栖息在王、谢豪门雕梁画栋上的燕子,现在都飞到普通百姓的房子里去了。
老刘没有直接描写乌衣巷一带的萧条景象,只写野草、夕阳、燕子,从侧面暗示了乌衣巷的衰落,而历史兴亡之感也就在乌衣巷的今昔对比中表达出来,笔调含蓄蕴藉,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可见这是老周借老刘的口,对着历史叹了口气。
第三叠:“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在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老周改写了刘禹锡的《竹枝词 杨柳青青》,也符合老刘的原意——爱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落花有意,有时流水无情,林子那么大,不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可真要放弃,又没有决心。这诗表面上轻快,可内心实在是纠结啊。
老周的第四叠,忽然显露出民间艺人的特色,面对着李白和汪伦的经典故事,老周来了个有趣的解构。
《赠汪伦》写的是豪侠文士间友谊,可到了老周这,却变成了一位老XXX员下水救人的故事。汪伦实在谄媚过了头,而老李的官派头实足,讲出来的话那么文绉绉到不咸不淡。
老周不泥古,不拘古,在经典前唱起了小调,因为经典是历史环境下的经典(这又反扣住了第二叠),如今人心不古,衷肠不再,现实世界里满是斗心勾角,何不对它调笑谐谑呢!
这才是民歌的本色,唱得是我们的身边事,道的是老百姓的心声,这污浊的社会真不让人痛快!
《春歌》的最后,是一位苏州女子的念白,大意其实是第三叠内容的延伸,说的是该女子彷徨惆怅,无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无限期的等待。那么她等待的是什么呢?是一位男子?一个好的转变?一个更好的世界?一个光明的未来?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