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类 > 来自盛唐的声音

来自盛唐的声音

微信用户3年前 (2022-09-15)娱乐类2240

来自盛唐的声音

说起《韩熙载夜宴图》,对中国传统绘画稍有了解的人,应该都不会陌生。这幅画是五代十国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如今流传下来的是宋代的模本,绢本设色,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

这幅画描绘了南唐大臣韩熙载,在家开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顾闳中以连环画的形式,完整的记录了这次夜宴。

来自盛唐的声音

清吹合奏


画面中共包括五个场景,依次为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合奏和欢送宾客。而上面的《清吹合奏》,则是《韩熙载夜宴图》中的第四个场景。


你可知道画面中央,最左侧的那个仕女吹奏的是什么乐器吗?没错,正是尺八(shakuhachi)。这也是今天主要想和大家聊的部分。


来自盛唐的声音

来自盛唐的声音来自盛唐的声音

尺八对很多人来说,或许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记得第一次听到尺八的声音,是在一个网站的背景音乐中,当时它苍凉的声音,一下就穿透了我的心。


尺八因为其长度为一尺八寸而得名,一般是由竹子制成,共有五个孔(前四后一)。最早起源于中国,在唐朝时作为宫廷雅乐而使用。


来自盛唐的声音

《虚铃》的尺八谱


截止目前,唯一一首从唐朝延续至今的尺八曲目为《虚铃》。它是模仿振铎的声音,也就是和尚拿着一个铃铛摇晃,发出 “铛~~铛~~”的声响。


事实上,尺八最初来源于佛教僧侣,而最古老的一批尺八音乐,也都是和修行有关。尺八在元朝之后,在中国基本就消亡了。不过,在宋朝的时候,尺八传到了日本,才得以保留。


来自盛唐的声音来自盛唐的声音
当时,日本来中国留学的和尚学会了一些曲子,并将尺八带回了日本。2000 年以后,日本有一个寻根团到了杭州。因为尺八最初是从杭州的护国仁王禅寺传出去的。


不过,他们很快发现,中国人已经不认识这个乐器了。于是,日本的一些友好人士发愿,要把中国传统乐器还给中国。如今,国内会吹奏尺八的人才陆续增长到一两百人。


来自盛唐的声音来自盛唐的声音
尺八的音色不同于箫的呜咽,同时也有别于笛的洪亮。时而,势如破竹溃敌而出,时而气若游丝轻吟低唱。

也有人说,尺八的音色更像是日本音乐。可谁又知道,那也许就是来自大唐的声音呢?

尺八二胡演奏《睡莲》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免责声明
    本网站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只按现有状况提供文章发布第三方网络平台服务,本网站及其所有者非交易一方,也非交易任何一方之代理人或代表;同时,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也未授权任何人代表或代理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从事任何网络交易行为或做出任何承诺、保证或其他类似行为,除非有明确的书面授权。
    鉴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本网站无法鉴别和判断相关交易各主体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资质、信用等状况,也无法鉴别和判断虚拟交易或正在交易或已交易之虚拟物品来源、权属、真伪、性能、规格、质量、数量等权利属性、自然属性及其他各种状况。因此,交易各方在交易前应加以仔细辨明,并慎重考虑和评估交易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lmwmm.com/post/461.html

分享给朋友:

“来自盛唐的声音” 的相关文章

每一个清晨,都值得为之醒来

每一个清晨,都值得为之醒来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春天的早晨,是最美的时光。   我们在春风中醒来,沐浴着清晨的阳光。一切是那么温暖,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每一个清晨都值得珍惜,每一个日出,都值得记忆,每一个清晨都值得醒来。   ...

下辈子,我想倒着活一回

下辈子,我想倒着活一回

下辈子,我想倒着活一回。第一...

战争,乌克兰下的照片

战争,乌克兰下的照片

2022年3月的乌克兰原来的乌克兰,这么美!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国土面积为60.37万平方公里,是欧洲第二大国,全境有超过3000条湖泊,森林面积占全国领土的14%,乌克兰的国花向日葵到处可见,拥有全世界“黑土带”总面积的40%,原来,这里...

长长的烦恼

长长的烦恼

埃里克·萨蒂萨蒂(Erik Satie,1866 - 1925),法国作曲家。这位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小老头,虽然名头不响亮,却有着一身反骨。先是看不惯法国人对于瓦格纳的狂热崇拜,进而反对整个浪漫主义思潮,就连同为法国...

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2013 年,曾在杰克逊高地生活过六年的谢舒,听闻木心去世后,写下了这篇感人至深的纪念文字《杰克逊高地》,并将其收录在她的散文随笔《谢女士,谢女士》中。陈丹青在为这部书的序中写到,谢舒用史家的透彻眼光、新闻记者的敏...

墨点无多泪点多

墨点无多泪点多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今天翻了翻《八大山人画集》,在山水册页上看到了八大山人的一方画押:“三月十九日”,原来那是崇祯帝自缢煤山的忌日。从那天开始,他已经死了。江山易主,国破族灭。一幅幅的册页中只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