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类 > 探访调顺之旅

探访调顺之旅

微信用户3年前 (2022-03-14)诗词类2086

  8月4日,岭南师范学院扬“彩”令夏队来到了湛江赤坎区调顺村进行三下乡调研活动。

调顺村是一条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位于赤坎东面,离市中心4公里,属赤坎区调顺街道办管辖。全村位于海岛上,面积5。8平方公里,岛以村名冠名,人们习惯以调顺岛称谓代替村名。岛上建有大型企业:湛江港集团第三作业区、湛江调顺电厂和湛江�O业公司,一度是典型的工业布局城中村。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调顺岛在“变身”,向休闲旅游岛、生态美食岛、文化观光岛迈步。

走进调顺村,映入眼中是各个路口的大榕树,距今己有几百年的历史。垂叶榕上直直地垂下数百条根,每条树根都呈大腿般粗壮。远远望去宛如一座天然绿色帐篷。古榕树下摆着一张张水泥筑就的台凳,每到夏日,坐满了乘凉聊天的村民。以前村民们从事农耕与渔耕,取“风调雨顺”之意建立调顺村,距今已有600载,现有人口7000多人。

调顺岛是赤坎区唯一的海岛,过去“出门见海,迈步上船”,地处偏辟,交通阻隔,信息闭塞,岛内自成一体形成不少独特的民俗文化。尽管当今与市区连成一片,日益繁华,但岛上农渔耕文化遗风仍随处可见。舞渔网编制的网龙、划艇仔的龙舟、拜蔗抢蔗祈福,堪称调顺岛的民俗文化三绝,还结合年例每年都举办村中的农民文化节,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显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进一步实施城中村改造,调顺村一马当先,出现很多可喜的变化,建成了“文体娱乐中心”、“妈祖文化广场”、“古亭休闲公园”、“莲花塘公园”、“科普长廊”、“农家书屋”、“农民私伙局”等八个具有海岛乡村特色的景点,成为村民赏心悦目的消闲好去处。

调顺村是第一批进入“广东名村”的村庄,有着“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湛江市特色文化村”、“湛江最美的村庄”、“湛江市卫生村”等光环。在调顺村我们可以看到多彩乡村的美丽影子,也相信更多的乡村会像它一样发展得更好。

转载请标注:点度博客――探访调顺之旅

免责声明
    本网站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只按现有状况提供文章发布第三方网络平台服务,本网站及其所有者非交易一方,也非交易任何一方之代理人或代表;同时,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也未授权任何人代表或代理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从事任何网络交易行为或做出任何承诺、保证或其他类似行为,除非有明确的书面授权。
    鉴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本网站无法鉴别和判断相关交易各主体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资质、信用等状况,也无法鉴别和判断虚拟交易或正在交易或已交易之虚拟物品来源、权属、真伪、性能、规格、质量、数量等权利属性、自然属性及其他各种状况。因此,交易各方在交易前应加以仔细辨明,并慎重考虑和评估交易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lmwmm.com/post/190.html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融化

下一篇:堆堆儿

“探访调顺之旅” 的相关文章

雨夜

雨夜

  雨夜 广睿 夜半,雨打窗棂,声声入耳,滴滴撩心。雨的世界,仅听见雨,如烟似雾。 沾一滴落水,延指尖滑下,散发着思忆,洒落于地面,那水花便如舞女,轻柔曼妙、楚楚动人。 哼一曲悠扬轻软的音调,看喜欢的书,做喜欢的事,想喜欢的人,只因...

朋友圈与你心有灵犀的个性签名

朋友圈与你心有灵犀的个性签名

一、没事的,每个人大概都会经历一些情绪崩溃或者极端的时刻,会好的,会熬过来的。二、成年人的世界,就是应该果断又干脆不耽误任何人,不消耗任何人,不浪费任何人,这是一种善良。三、先自沉稳而后爱人,做一个兜里有钱,走路带风的美少女,这样才有能力,...

不会说话的爱情

不会说话的爱情

他是盲人歌手,一个人来到北京闯荡,住树村,在街头里卖唱。有一天在地铁里,一个姑娘走过来对他说“走吧,别唱了,我请你们吃饭”。他们就这样认识了。他们一起谈论小说,讨论诗歌,讨论哲学。他口述写作,她记录,他为她弹琴唱歌...

世界乱,书桌不乱

世界乱,书桌不乱

世界乱,书桌不乱,这句话出自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我自知晓以来,就一直留存在心底。此后,无论生活多么忙碌,无论事情多么鸡零狗碎,一想起这句话,心顿时就安定下来。木心先生是一个极尽浪漫的人,他有着中国哲人的文思,诗人...

联觉

联觉

试想当我们还是猿的时候,我们的很多感觉其实会和大自然有关,比如森林,草原,刮风下雨,日出日落等等,那时并不会有太多复杂的想法和情绪。当进一步进化之后,复杂想法就会越来越多。那么这些想法会是什么感觉呢?我想很多还是会...

心有所动,即知物哀

心有所动,即知物哀

有时候我们要懂得欣赏一种“一碗白粥”的美,因为越是白粥,则越见功力、越是难烹。而“物哀”其实就像日本文化体系里的一碗白粥,寡淡、渺然、清白,但有时遇见极惊喜纯熟的一碗,则会让你瞬间忘了许多过于矫饰的色彩。18 世纪的日本学者本居宣长,是物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