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类 > 艺术史上最浪漫的病

艺术史上最浪漫的病

微信用户2年前 (2023-04-05)诗词类1442
艺术史上最浪漫的病

1849 年 10 月 17 日午夜,巴黎旺多姆广场的一所公寓内,肖邦最后一次感到肺部痛苦异常。短短几个小时后,溘然长逝。


此时,这位“钢琴诗人”只有 39 岁。然而,这在 19 世纪并不算骇人听闻,因为夺走他生命的,正是在整个欧洲蔓延的一种致命的传染病——肺结核。


艺术史上最浪漫的病

20 世纪中期链霉素被发现之前,肺结核一直是死亡的代名词。你一定在无数作品中,见过这样的画面:体虚无力的主人公,气息奄奄地躺在床上。一阵猛烈的咳嗽后,他将捂口的白手帕拿下,发现上面有一大坨红色鲜血。


不仅如此,生命力的降低,使肺结核病人脸色苍白;而低烧带来的潮红,又像是自然的腮红,有一种不胜娇羞的样貌。而更加出乎意料的是,这一切在浪漫主义者眼中,竟成为一种贵族的审美。


艺术史上最浪漫的病


浪漫主义,一场在 18 世纪后期到 19 世纪间,席卷欧洲文明的文学艺术思潮。它重视人的内心世界,倡导抒发强烈的个性与情感。其最大的特点,如果用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话来说,就是“善感性”,即“容易触发感情”的一种气质。


在这种思潮之下,理性、实用是没有市场的,强烈的感情与动人的美感成为人们最高的追求,而死亡——尤其是美丽的死亡,最为动人心魄。


艺术史上最浪漫的病


德国浪漫主义诗人普拉滕曾论断:“美的人必和死结下姻缘”,而如上文中那种将病态视为美感的态度,正是在浪漫派的渲染中成为流行。而疾病中最具有美感的,便是肺结核。


在浪漫时期,肺结核是“文雅、精致、敏感”的标志,健康反倒成了粗鄙和低俗。大仲马曾说“患肺病在 1823 和 1824 年是一种时髦”,而最时髦的生命终结方式,是“每次感情激动之后咳血,而且死于 30 岁之前”。


艺术史上最浪漫的病


英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拜伦曾一心希望自己能够死于此病。因为如此,“女士们都会说:‘瞧这可怜的拜伦,他死时看起来还那么迷人!’”肺结核就这样被浪漫派抬上神坛,成为风靡一时的“艺术家之病”。


除了是美感的象征,人们还认为这种缓慢将人的生命力损耗殆尽的致命病,与艺术的创造力之间,有着隐晦和神秘的关联。


艺术史上最浪漫的病


因为从现实状况看来,那些神经更敏感的艺术家们,似乎罹患这种疾病的概率更高。而一种注定“向死而生”的生活,似乎也能激发创作灵感。这在诸种艺术门类中,音乐又更特殊一些。


音乐被称为“艺术中的艺术”,相较需要借助媒介的小说、绘画等艺术形式相比,它更加抽象,于是创作音乐的音乐家们,被视为需要更敏感、更细腻、更有创造力。


艺术史上最浪漫的病

有研究者认为,正因如此,音乐家群体中感染肺结核的比例,似乎格外高:巴洛克时期的亨利·普赛尔,浪漫时期的卡尔·马里亚·封·韦伯,挪威民族乐派的爱德华·格里格,以至我们非常熟悉的肖邦和帕格尼尼……他们都曾罹患肺结核,并被夺去生命。


关于肺结核是否真的能促进艺术创作,目前尚未有科学证明。但是从浪漫时期开始,结核病正式登堂入室,被赋予种种附加的意义,最终则蜕变成一种神话。


本文插图为夏加尔作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免责声明
    本网站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只按现有状况提供文章发布第三方网络平台服务,本网站及其所有者非交易一方,也非交易任何一方之代理人或代表;同时,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也未授权任何人代表或代理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从事任何网络交易行为或做出任何承诺、保证或其他类似行为,除非有明确的书面授权。
    鉴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本网站无法鉴别和判断相关交易各主体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资质、信用等状况,也无法鉴别和判断虚拟交易或正在交易或已交易之虚拟物品来源、权属、真伪、性能、规格、质量、数量等权利属性、自然属性及其他各种状况。因此,交易各方在交易前应加以仔细辨明,并慎重考虑和评估交易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lmwmm.com/post/647.html

分享给朋友:

“艺术史上最浪漫的病” 的相关文章

湘西古城凤凰游记

湘西古城凤凰游记

  经过近10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中国著名的古城——凤凰。 晚上的凤凰城很漂亮,灯光水影,交相辉映。只见一栋栋楼房依山而建,鳞次栉比。每栋房子都装饰着闪亮美丽的电灯,闪闪烁烁,充满了神秘,吸引着游客的目光,召唤着游客。好像在呼叫...

昨夜的雨

昨夜的雨

  昨夜的小雨, 今又晴空万里, 雨滴不知太阳的暖意。 不舍得离去, 悄然留下自己的身影, 化作蔚蓝天空上的浮云。 问一声爱问一声情? 一花一木一世界, 有忧伤有别离, 百花园香润雨滴。 秋风起, 落叶残花微叹息,...

堆堆儿

堆堆儿

  心一颤,看见了熟悉的背影。爱犬“堆堆儿”在远处的树丛中,不太可能吧,已去世多年怎么会突然出现呢?我呼唤着“堆堆儿”的名字,他居然跑到了我的身边,亲切的用头磨蹭着我的腿,太像了:大大的眼睛,微驼的小腰,长毛的小尾巴,天包地的小牙儿。 &...

重阳节故事新编

重阳节故事新编

  重阳节故事新编 很久以前,在一条大河边住着一个名叫桓景的人,非常尊敬老人,不但孝顺父母,对其他老人也是尽力帮助。他一家人守着几片薄地,起早贪黑地干活,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天有不测风云,大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桓景...

米修司,你在哪?

米修司,你在哪?

上世纪 80 年代,被美术界誉为“悲情主义”和“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何多苓先生,根据契诃夫的同名小说绘制了 44 张连环画,名为《带阁楼的房子》。这是一个关于初恋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原型是俄罗斯画家列维坦,他不满...

不会说话的爱情

不会说话的爱情

他是盲人歌手,一个人来到北京闯荡,住树村,在街头里卖唱。有一天在地铁里,一个姑娘走过来对他说“走吧,别唱了,我请你们吃饭”。他们就这样认识了。他们一起谈论小说,讨论诗歌,讨论哲学。他口述写作,她记录,他为她弹琴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