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类 > 莫奈的“光”与“色”

莫奈的“光”与“色”

微信用户2年前 (2023-06-03)诗词类1028

莫奈的“光”与“色”

1926 年的夏天,大概 7 月末 8 月初的光景,在日出后或者日落前的某个凉风吹拂的时刻,86 岁的莫奈坐在开满睡莲的池塘边,开始了生命中最后一年的创作。


3 年前,他因为视力的持续下降,接受了两次白内障手术。他被摘掉了晶状体的双眼,几乎什么也看不见,只得戴上一副拥有黄色滤镜和磨砂镜片的眼镜。从此,他再也看不见除了蓝色以外的,任何颜色了。


莫奈的“光”与“色”


不过没关系。在被称为“印象派创始人”之前,莫奈所描摹的画中世界,便不再只是简单的人像和静物了。


他用双瞳捕捉着细微的光影变化,然后用独创的“色彩分割法”和“连作法”,将万物的光芒一并敛进层层叠叠的笔触中。


莫奈的“光”与“色”


比如他在《绿衣女子》中画过的那条长裙,尽管画中的女子似乎并未走动,但却有光在裙褶间颤动,整个画面也为之生动了起来。


后来,莫奈娶了画中这个名叫卡米耶的女子为妻。他为深爱的卡米耶画过许多幅,举世闻名的画作。


莫奈的“光”与“色”


其中一幅是她和孩子沐浴在阳光下的明快场景:那天应该是风和日丽,熏风拂过草地,空气中漂浮着泥土和青草的气味。


另一幅则是卡米耶刚刚死去的模样。爱人的皮肤逐渐失去血色,冷暖色相交的光亮处,所有往日爱的光芒,止于签名处的一颗小小的心形。


莫奈的“光”与“色”

莫奈的“光”与“色”


但是更早更早的时候,莫奈的画中并没有光影的柔情。他年少的时候喜欢炭笔漫画,而且颇有成就。


也许他坚持下去,我们今天看到的就是漫画大师莫奈了。


莫奈的“光”与“色”


但年轻的画家在此时,遇见了改变他一生的良师益友——被称为“印象派之父”的欧仁·布丹。


欧仁·布丹擅长描绘透彻明亮的空气,蓝天与白云,还有动荡的海面上,追逐的波浪。在他的画作中,总是呈现出变幻莫测的光影。“我想在最易消逝的效果前,表达我的印象”——他的忠告极大地影响了莫奈。


莫奈的“光”与“色”

欧仁·布丹 《特鲁维尔海滨浴场》


欧仁·布丹教会了莫奈,要用双眼观察常人鲜少留意的事物。于是,光芒照进莫奈之瞳,红日跃上海面,“印象派”破雾而出。


于是我们通过莫奈的双眼,看到了波光潋滟的蛙塘。而同样的场景,相比雷诺阿所醉心的人物,莫奈把重点放在了水面的波光上。


莫奈的“光”与“色”

雷诺阿的《蛙塘》和莫奈的《蛙塘》


于是有了一场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这幅《草地上的午餐》,灵感来源于马奈的同名作品。马奈也热爱表现光,作为名字极其相似的同时代画家,他和莫奈甚至常常被世人搞混。


莫奈的“光”与“色”

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和 莫奈《草地上的午餐》


于是,有了不同时间段的教堂和伦敦议会大楼。


莫奈的“光”与“色”


有了不同季节的干草堆。


莫奈的“光”与“色”


还有小镇维吉尼里,属于莫奈自己的秘密花园里的幽静的小桥,池塘和他最爱的睡莲。


莫奈的“光”与“色”

莫奈的“光”与“色”


当然还有 1926 年的夏天,那个只能看到蓝色的最后一个夏天。年迈的莫奈正在写生,凉风拂面,塘中的睡莲微微颤动。


此时,他已经再也看不见它们的色彩了,只有一样东西——他听见四周的一切,都在絮语着的那样东西——我们现在站在莫奈巨幅的《睡莲》前,也能看到的,那最重要的东西。


莫奈的“光”与“色”


失去了色彩的莫奈睁大了双瞳,侧耳倾听——它们在说要有光。


于是便有了光。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免责声明
    本网站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只按现有状况提供文章发布第三方网络平台服务,本网站及其所有者非交易一方,也非交易任何一方之代理人或代表;同时,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也未授权任何人代表或代理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从事任何网络交易行为或做出任何承诺、保证或其他类似行为,除非有明确的书面授权。
    鉴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本网站无法鉴别和判断相关交易各主体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资质、信用等状况,也无法鉴别和判断虚拟交易或正在交易或已交易之虚拟物品来源、权属、真伪、性能、规格、质量、数量等权利属性、自然属性及其他各种状况。因此,交易各方在交易前应加以仔细辨明,并慎重考虑和评估交易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lmwmm.com/post/911.html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梦田

下一篇:近代中国画之衰落

“莫奈的“光”与“色”” 的相关文章

雨夜

雨夜

  雨夜 广睿 夜半,雨打窗棂,声声入耳,滴滴撩心。雨的世界,仅听见雨,如烟似雾。 沾一滴落水,延指尖滑下,散发着思忆,洒落于地面,那水花便如舞女,轻柔曼妙、楚楚动人。 哼一曲悠扬轻软的音调,看喜欢的书,做喜欢的事,想喜欢的人,只因...

不会说话的爱情

不会说话的爱情

他是盲人歌手,一个人来到北京闯荡,住树村,在街头里卖唱。有一天在地铁里,一个姑娘走过来对他说“走吧,别唱了,我请你们吃饭”。他们就这样认识了。他们一起谈论小说,讨论诗歌,讨论哲学。他口述写作,她记录,他为她弹琴唱歌...

宋徽宗和他的男人们

宋徽宗和他的男人们

宋徽宗最爱的有两样,女人和书画。前者伺候肉体,后者主要由男人们来伺候精神。其实赵佶是个被皇帝耽搁了的艺术家,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无一不爱。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瘦挺爽利的“瘦金”字体,便是出于徽宗之...

京剧:没有文化的文化

京剧:没有文化的文化

1997 年 5 月 16 日,汪曾祺这样一个可爱的老头走了。可直到今天,他依然不过时。他写小说,也写戏曲,有名的《沙家浜》至今还在台上台下传唱。今天分享的是汪曾祺在 1994 年,为徐城北的《京剧文化初探》一书作...

靠向音乐

靠向音乐

20 世纪艺术特征在总体上都趋向于音乐——含混、变形、抽象、直觉和梦导。当时的艺术家们已经清醒意识到,必须打破传统框架。任何时代都没有像 20 世纪现代派艺术家们那样,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的领域共同背叛古典艺术——建...

一种危险边缘的美

一种危险边缘的美

宋朝文化高度发达,各方大家更是灿若繁星。单说书法方面,就有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史称“宋四家”。“苏黄米蔡”中,苏轼天然,黄庭坚劲健,米芾纵逸,蔡襄蕴藉,各具仪态,堪称精品。然而,书法大家中还有一位,就是宋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