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类 > 张大千其人。

张大千其人。

微信用户2年前 (2023-07-05)诗词类1234
张大千其人。

中国现当代国画家中最有名的要数黄宾虹、齐白石和张大千。以风貌而言,黄宾虹如大家闺秀,稳重端庄,他的一生朴朴素素,从不张扬;好事之徒唯一能引为谈助的,是黄宾虹晚年眼睛得白内障,是不是他艺术风格“变法”的原因。

齐白石如乡间少女,天生丽质,天真之至;他虽扎根北京,画风其实很“海派”。齐白石的轶事也有不少,可谓天真烂漫,绝少机心。只有一次带了文人附庸风雅的表演,他要用一张白菜图换人家一车白菜,结果车夫不干。

张大千其人。

相比之下,张大千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只是大都不是命运本身的沉浮,而是他自己表演得十分戏剧化。

众所周知,张大千以仿冒石涛出名。他是个绝顶聪明之人,可年纪轻轻要闯入高手如林的国画名人圈,非要点绝技不可。大千先是留了一把美髯装扮得老成些,能够“出镜”;然后仿冒石涛作品,用以展示自己的才华。

张大千其人。

他人卖假画是为了生计,张大千也是如此。可他还要将假画作为炫耀的资本,作为挑战先辈的工具,可真够绝的。

中国历朝历代都被国画的赝品问题缠绕,而且国画界和公众舆论对赝品的暧昧态度。就像“偷书不是偷”、“鲁智深打死卖肉的大户打得好打得痛快”那样,中国传统中确实有许多似是而非、让人看不懂的“逻辑”。

张大千其人。

所以我们对仿造石涛作品的张大千不妨宽容,可问题是大千居然因此爆得大名。他跑到几位画家兼收藏家那儿,要看他们新近买的石涛画。等人家拿出来后,他声称是自己画的,将作假的细节一一背出,弄得老画师们目瞪口呆。

生活中,张大千还喜欢赠画给达官贵人,这样他的名头传播得更广,画也卖得动。而黄宾虹的赠画对象则是自己的知音,贫富无所谓。他以为,只有这些人才会理解自己作品的真价值,才能细心珍藏,传得久远。

张大千其人。

金庸在道出“适应环境”是韦小宝的一个主要特征后说道:“最善于适应环境的人,不一定是道德最高尚的人。遗憾得很,高尚的人在生存和竞争中往往是失败的。

这点在张大千身上也有不少蛛丝马迹。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免责声明
    本网站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只按现有状况提供文章发布第三方网络平台服务,本网站及其所有者非交易一方,也非交易任何一方之代理人或代表;同时,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也未授权任何人代表或代理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从事任何网络交易行为或做出任何承诺、保证或其他类似行为,除非有明确的书面授权。
    鉴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本网站无法鉴别和判断相关交易各主体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资质、信用等状况,也无法鉴别和判断虚拟交易或正在交易或已交易之虚拟物品来源、权属、真伪、性能、规格、质量、数量等权利属性、自然属性及其他各种状况。因此,交易各方在交易前应加以仔细辨明,并慎重考虑和评估交易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lmwmm.com/post/977.html

分享给朋友:

“张大千其人。” 的相关文章

融化

融化

浅浅的三月, 雪花飘零, 忍不住冷意伤怀, 但也不能错过唯美的风景, 放眼望去: 轻轻柔柔的雪花, 像万千曼妙的舞蝶, 落在长发女子的香肩, 女子轻盈的脚步, 柔情似水把雪飘融, 多情顽皮的风, 掀起红色风衣的一角,...

探望好哥们儿

探望好哥们儿

  走进病房, 看到你苍白的脸庞,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白墙, 怎敢惊动你的梦乡。 悄悄把鲜花放在窗前, 透进七彩阳光。 我的好哥们儿, 今睹此景令人揉碎心肠。 高大的身躯己消瘦, 眼里充满淡淡的迷茫, 不敢再看不敢多想,...

不要总是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

不要总是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

  我承认,自己是个很自私的人,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关照我,都能照顾到我的情绪。   我承认,我既便在外人面前常常是那么开朗活泼的人,也会如此难过。比如说这次,合唱比赛选拔,入选名单里却并没有我,而那些并不想去的人却赫然在列。明明我觉得自己准...

​最好的自律:事不拖,话不多,人不躁

​最好的自律:事不拖,话不多,人不躁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江美丽朗读音频《沉思录》中写道:“做事不可迟缓,言谈不可杂乱,灵魂不可焦躁不安,生活才能平稳无忧。”一个人最好的自律,是管好自己。专注于该做的事情上,则水到渠成。01事不拖延听过一句...

不会说话的爱情

不会说话的爱情

他是盲人歌手,一个人来到北京闯荡,住树村,在街头里卖唱。有一天在地铁里,一个姑娘走过来对他说“走吧,别唱了,我请你们吃饭”。他们就这样认识了。他们一起谈论小说,讨论诗歌,讨论哲学。他口述写作,她记录,他为她弹琴唱歌...

蔡元培:怎样读书?

蔡元培:怎样读书?

我自十余岁起,就开始读书;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中间除大病或其他特别原因外,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然而我没有什么成就,这是读书不得法的缘故。我把不得法的概略写出来,可以作前车之鉴。我的不得法,第一是不能专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