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类 > 一朵归岫的云。

一朵归岫的云。

微信用户2年前 (2023-10-22)诗词类791

一朵归岫的云。

出岫本无心,归岫如有意。

从正月到岁末,几乎整个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都是在逃难与准备逃难中度过的。同样是为了躲避南下金兵的追击,孑然一身的米友仁却日日徜徉于新昌的明山秀水间,优游卒岁。

一朵归岫的云。一朵归岫的云。宋 米友仁 《云山图》 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自去岁被攻讦去官,米友仁就脱离了流亡中的朝廷。他先是逃到金坛(今江苏常州市西),几番狼狈后又辗转向南来到新昌,借居在当地隐士蒋仲友家中,终于算是暂且安顿了下来。

米友仁落脚的并非今天的绍兴市新昌县,而是江苏常州市溧阳县西的新昌村。远离军旅往来、流民汇聚的城市,此地群山环抱,路险难至。所居其间既可躲避兵锋,又不乏游赏之资。

一朵归岫的云。

一朵归岫的云。


更让米友仁感到亲切可爱的是,这里河湖纵横,云遮雾绕,让他想起早岁随父亲米芾任长沙从事时,日夜所见的潇湘奇观。

米友仁的画坛处女作,大概就是这样的画。26 年前,父亲将友仁所作《楚江清晓图》进上,得徽宗御赐,擢为吏部员外郎。

一朵归岫的云。
《潇湘奇观图》卷后米友仁自跋

湖南古为荆楚之土,其地风光最著名者首属潇湘、洞庭。尤其是潇水、湘水汇流处烟云变幻万状的奇观,给幼年米友仁留下了太过深刻的印象,以致后来的他即使身处异地,于晨晴晦雨间每每登山临水,落笔皆是潇湘。

“先公居镇江四十年,作庵于城之东高岗上,以海岳命名……此卷乃庵上所见,大抵山水奇观,变态万象,多在晨晴晦雨间,世人鲜复知此。余生平熟潇湘奇观,每于登临佳处,辄复写其真趣成长卷以悦目……”

一朵归岫的云。

一朵归岫的云。

一朵归岫的云。

米友仁 《潇湘奇观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就像他晚年这幅名为《潇湘奇观》的长卷,其实画的是少年时代他随父亲居镇江期间登海岳庵所见之景。

北宋末年,米友仁得徽宗赏识,先后任画学、书学博士,渐以艺名。不过他并不满足于做一名画师,欲在仕路上有一番作为。

一朵归岫的云。米友仁《云山墨戏图》自跋:
“余墨戏气韵颇不凡,他日未易量也。”


然而靖康之变改写了那个时代里,所有人的命运。

米友仁被迫放弃大部分的收藏,随宋室南渡。流亡中的朝廷里依然是尔虞我诈,个性高傲的米友仁为同僚所难容,只能独自颠沛流离。在好友吴可于他避居金坛时寄来的诗中,就隐约可见各中曲折。

田庐寂寂近塘坳,仕路纷纷久绝交。
多病未能从五柳,避喧端欲老三茅。
白云那忍闲归岫,紫燕空惭漫累巢
闻道金坛有仙隐,梦回清月堕林梢。
吴可《寄米元晖》

一朵归岫的云。传北宋 李公麟 《归去来辞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原诗在颈联后有“闻再落致仕”的小字,一个“再”字,尤有深意。如果说山是云的归宿,陶渊明的“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表达的是自己的出世之心。吴可却说米友仁不会灰心丧气,甘心做一朵“归岫”的闲云,这是对落寞好友的劝慰和鼓舞。

不过米友仁好像并没有什么需要他人安慰的。

一朵归岫的云。
一朵归岫的云。米友仁笔下出岫或归岫的云

自古文人才士无不为世所妒忌,挤毁下石,无足怪者,百世之下方自有公论。仆己酉岁避兵火于金坛,继至新昌,隐君子蒋仲友馆仆于村舍者七阅月……因戏作小诗于画云:乱山深处是烟霞,雨暗晴辉日夕佳。要识先生曾到此,故留戏笔在君家。庚戌仲秋建炎纪岁初七日,元晖”(《珊瑚木难 · 米元晖画卷》)

这段题跋只见于文献记载,述说了去官的原因,以及来到新昌的经历。其中诗句与现今《云山图》中的题跋略有出入,不过并不影响对作者心境的理解。只是从“辟地新昌”来看,作《云山图》时的米友仁已开始营建自己的居所,有了常住的打算。

一朵归岫的云。
一朵归岫的云。

好山无数接天涯,烟霭阴晴日夕佳。
要识先生曾到此,故留笔戏在君家。
庚戌岁,辟地新昌作。元晖。

此地有好山连绵,不见其止。山间烟霭万状,无论阴晴晨夕,都令人醉心。脑海里哪里还有什么逃难与流亡,人生所至不都是到此一游而已吗?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免责声明
    本网站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只按现有状况提供文章发布第三方网络平台服务,本网站及其所有者非交易一方,也非交易任何一方之代理人或代表;同时,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也未授权任何人代表或代理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从事任何网络交易行为或做出任何承诺、保证或其他类似行为,除非有明确的书面授权。
    鉴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本网站无法鉴别和判断相关交易各主体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资质、信用等状况,也无法鉴别和判断虚拟交易或正在交易或已交易之虚拟物品来源、权属、真伪、性能、规格、质量、数量等权利属性、自然属性及其他各种状况。因此,交易各方在交易前应加以仔细辨明,并慎重考虑和评估交易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lmwmm.com/post/1612.html

分享给朋友:

“一朵归岫的云。” 的相关文章

有趣的灵魂都有静气

有趣的灵魂都有静气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含义极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

暗自较劲,各自精彩

暗自较劲,各自精彩

今天和大家推荐的,是来自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一首《引子与回旋随想曲》(Introduction and Rondo Capriccioso)。这首作品创作于 1863 年,是圣桑的代表作之一。整首曲子大约只有 10 分...

杜尚的决定

杜尚的决定

杜尚的姿态老是不远不近的,冷眼热肠。他早期是一个策展人,却不在乎是否被接受,凡事总是笑眯眯的。一张聪明透顶的老脸,什么都无所谓。他不强调,不反对,也不赞同,不解释。二战以后,形形色色的当代艺术,前卫艺术,各有各的脉...

如歌的行板

如歌的行板

第一次知道如歌的行板这个短句,还是来自台湾诗人痖弦的一首同名诗。记得当初读到这首诗名《如歌的行板》的时候,完全摸不着头脑。怎么每个字都认识,可组合起来却那么陌生。那时,我还没有专门学习音乐,对这些专有名词完全是个外行。于是,只能靠读诗来猜测...

谁料皇榜中状元

谁料皇榜中状元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一段黄梅戏,来自《女驸马》中的《谁料皇榜中状元》选段。这出戏算得上是黄梅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段,相信不少对黄梅戏不了解的朋友,应该也都或多或少听过。故事发生在清朝年间,剧中的女一号叫冯素珍,喜欢上了同班同学,也就是剧中的男...

散点透视

散点透视

说到中国画的欣赏,之前我和大家从很多角度都聊过这个话题,比如皴法、勾法、构图、风格等等,不一而足。今天,我想再增加一个欣赏的维度,就是透视。看明白这一点,或许可以为你今后欣赏中国画增添更多的乐趣。在进入中国画之前,我想先从一幅西方绘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