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类 > 正文内容

粗粝之美

lmwmm11个月前 (05-16)诗词类917
粗粝之美

伦勃朗的《犹太新娘》,成于 1667 年左右,现藏于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这是伦勃朗后期最厉害的一幅画……之一。


梵高和他的好基友参观至此画时,基友没管他继续往前看。可看了一圈回来,发现他还在看这幅画。梵高说,如果能在伦勃朗的画前坐上两个星期,哪怕我只啃硬面包,或是少活 10 年,我也心甘情愿。


粗粝之美

这幅画所成的时期,正是错觉主义大行其道的时候,讲究要把画画得像是真实环境的一部分,要像是“在墙上开了个洞”,画风也是以精细笔触为主。


其实,伦勃朗早期作品也具有类似的画风,只是到了晚期,他的笔触愈发粗犷,这幅画便是其典型代表。同时期有艺术家看到此画说,用粗犷的笔触居然能获得如此令人震惊的效果,令人惊叹。


粗粝之美


粗看此画,人物衣饰的肌理迷幻,神秘,吸引人的目光。似乎什么细节都历历在目。但欲细看,目光却又迷失在一片闪闪的金色之中。


我们且看细部,伦勃朗用厚涂法塑造新郎的左衣袖,其技巧到了神乎其神的地步:看似杂乱随意的笔触,却又完美的塑造了衣饰的肌理。


粗粝之美

粗粝之美

新娘手的肉感,全靠(看似)随意刮出的阴影塑造出来,手上的珠宝晶莹闪耀,有透明感,也全靠粗笔触塑造出来,这样的功夫,没几个人有。


伦勃朗另一个厉害之处,就是对人物脸部的处理。我们看新娘的五官,鼻尖下方的阴影,不是用深色涂出来的,而是用肉色涂完鼻梁后露出来的底色,这也显示出伦勃朗的造型能力,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粗粝之美

新郎和新娘的脸部都使用了所谓的“伦勃朗光”,从左上侧打来的光线丰富了脸部的明暗关系,便于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们看新娘和新郎的表情,是不是能看出来他们复杂的内心呢?


粗粝之美


古往今来,对这两个人心理世界的解读,那是数不胜数,真是有着和蒙娜丽莎一般的待遇了。这一切都是通过伦勃朗高超的造型能力,利用适当光线带来的丰富阴影实现的。


从这幅画看,伦勃朗在卡拉瓦乔强烈明暗对比的基础上是有所发展的。明暗的对比在伦勃朗笔下,已不仅限于宏观的布光和戏剧性,而是延伸到了微观细部,为塑造衣饰珠宝的肌理和人物的内心世界服务。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lmwmm.com/post/393.html

分享给朋友:

“粗粝之美” 的相关文章

寻梦园

寻梦园

我很想去到蓝天下,重新温满一次:走过那漫岗交芜的冬错,揣摩绿的心事;我也很想去如今日万里无云般一望的深邃,只一飘我自云慢,没于弧阔的舒远。可是我不能,我的脚在地上,机械而又惯性地交替出行走的限度:一米一米的行进里,我知道进的所以和可能。我甚...

守心自暖,淡看尘缘

守心自暖,淡看尘缘

繁华三千,看淡即是云烟;萍聚萍散,想开就是晴天。人生本就是一场场遗忘,也是一场场相遇。如果,你是我的过客,我会把你停留在最美的时光里,待到光阴褪去你的红妆,我依然会想起你最美的模样。如果,你是我的归人,我会陪你温柔如诗的岁月,惊艳似水的流年...

爱在宽容中永恒!

爱在宽容中永恒!

人活一辈子,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被人爱和懂得爱,但爱情没有十全十美的,感觉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将自己说过的承诺都实现那也是不现实的,文章我们曾经读过很多,感动却一直留在心里,可是真的去做到不再去想,还是在骗自己,我会尽量的去做到,去做到骗了自己却...

生命是一树花开。

生命是一树花开。

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寞或璀璨。日子,在岁月的年轮中渐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跃动的、抑或沉思的灵魂,在繁华与喧嚣中,被刻上深深浅浅、或浓或淡的印痕。很欣赏这样一句话:生命,是一场虚妄。其实,经年过往,每个人何尝不是在这场虚妄里跋...

喜欢文字的人

喜欢文字的人

喜欢文字的人,大都喜欢把自己的一份情怀寄托在那一段段的文字里,有点清高、有点孤傲、有点狂妄、有点忧郁。爱文字的人,快乐是简单的,不需要太多,一本好书,一寸灯光,开水一杯,沉淀一壶思绪,走进简单的文字中,从字里行间中,跟随作者的情感一起去体验...

有这样一个地方

有这样一个地方

有这样一个地方。 原先是农村,遍布小丘陵和稻田,小山谷里只有一条小溪,和一条伴溪而行的小路,逶迤2000余米,沿途草比人高,溪水在草丛中潺潺潜行,由于高差较大,水流湍急如奔马。如今这里变成了美丽幽静的公园。 经过拓展改造,去除草,加宽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