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类 > 天性凉薄

天性凉薄

微信用户2年前 (2023-09-02)诗词类872
天性凉薄

在鬼节的夜,我看着天,忽然想起“天性凉薄”这个词语来。那是这个季节少见的夜空。黛蓝色的天幕中是朵朵的云团,灰色,但不厚重,透得可以看到后面更高远的所在。


月亮是圆的,但还有一个月才到中秋,此刻只是小了一个型号,它冷冷地悬在云朵上方,投射出淡淡的光来。


天性凉薄


天怎么忽然这么薄了呢?印象中它本应由层层叠叠的乌云围拢。在夜晚,更无须透出所谓的光亮,让人看到云上还有什么颜色。此刻,我想象中的,笼罩在这一座城市的天空,便只是那一层薄薄的云。


这个夜也是凉的。立秋之后,空气便一天比一天冷却下来,记忆里夏天那闷热至极的桑拿气候,却仿佛没有过去多久。


天性凉薄


这个可以看见云朵背后的苍穹的夜,用我们专业的辐射知识来解释,气温还要更低些。丝丝的凉意围绕着肌肤,并不冷,但已经让人感到秋的来临。


这样的夜里做的梦,必是恬静中带着一些些的小凉意,涂抹着并无大悲大喜的情绪,即使,是在梦里。


天性凉薄


我忽想在这鬼节之夜,这朵朵灰白的云,应是一个个鬼灵在空中的舞蹈!漫天白纱灰影,好不壮观!前几日,我夜归之时,街边许多树下,虔诚的男女已经烧上了蜡烛。火苗在夜风中轻轻摇曳,好似在召唤谁。


而今夜,那些蜡烛却已统统不见。我以为他们是走了。没想到是被这天上的光亮吸引了去。此刻便是他们的狂欢。月亮便是他们的灯火。


天性凉薄


我想叫谁一齐看这鬼节的圆月。那人捎来一句:“我看见你的脸了!在月亮里!我便抬头望去,无奈不知何时,层层密云又悄悄涌起。月亮的圆脸,慢慢被更灰更重的云所阻滞。原来我所熟悉的阴天又要来到。月光渐稀。只是凉意还在肌肤上黏着不肯离去。


他们的狂欢也该结束了吧?


天性凉薄


我想,我在三十年之后,回过头来看这个月夜,是不是像张爱玲所说,如同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抑或是个欢愉的月亮,比以后的任何时光的月亮都大,都圆,都白。


如果那样,又会怎样?人的一生,可以有几次认真看月亮的机会?可以有几次从月亮的脸中瞧见他人,瞧见自己,瞧见时光的洪流,向前,向后,在不变的月光中匆匆流淌。


天性凉薄


我还想,在我百年之后,我是否也成为人们烛光中祭奠的鬼灵,从沉重的土地中幻化出来,来过着一年一次,人间的节日


彼时,没有了身体的坠滞,我要在这凉薄的天幕上纵情舞蹈,狂笑着看我的一生,看我爱的人,看我爱的这个世界。那当然不是一种理想的自由,可是它浪漫。就算为了这么一点浪漫,我便愿意付出较大比例的心力来。这不啻为我天性凉薄最好的一个注解。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免责声明
    本网站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只按现有状况提供文章发布第三方网络平台服务,本网站及其所有者非交易一方,也非交易任何一方之代理人或代表;同时,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也未授权任何人代表或代理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从事任何网络交易行为或做出任何承诺、保证或其他类似行为,除非有明确的书面授权。
    鉴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本网站无法鉴别和判断相关交易各主体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资质、信用等状况,也无法鉴别和判断虚拟交易或正在交易或已交易之虚拟物品来源、权属、真伪、性能、规格、质量、数量等权利属性、自然属性及其他各种状况。因此,交易各方在交易前应加以仔细辨明,并慎重考虑和评估交易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lmwmm.com/post/1483.html

分享给朋友:

“天性凉薄” 的相关文章

看淡一切让人释然的人生感悟文案

看淡一切让人释然的人生感悟文案

一、全部回不去的美景良辰,全是举世无双的好时光。感谢过去,珍惜现在,憧憬未来。哭给自己听,笑给别人看,这就是所谓的人生。二、金钱再多也无法阻止死亡,长相再美也不能讨好阎王,声名再大也要经过生死。因此人生不要太贪,不要活得太累。三、成长就是你...

书法欣赏难在哪?

书法欣赏难在哪?

在很多朋友的下意识中,对绘画、音乐等,尚能保持一定的自觉,知道自己可能是外行、看不懂。但是面对书法,冲口而出的是:“什么?别故作高深了!写字我还会看不懂?”事实上,您确实有可能看不懂。这种意识的问题在于,没有把“毛笔字”和“书法”区分开。在...

船歌

船歌

在意大利语中,barca 有“小船”的意思,而 barcarolle 通常用来形容贡多拉船夫撑船时,所唱的意大利语民歌。后来,船歌这一概念被很多古典作曲家借去,创造了以“船歌”为题材的钢琴独奏作品。这其中若单以名气...

谁料皇榜中状元

谁料皇榜中状元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一段黄梅戏,来自《女驸马》中的《谁料皇榜中状元》选段。这出戏算得上是黄梅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段,相信不少对黄梅戏不了解的朋友,应该也都或多或少听过。故事发生在清朝年间,剧中的女一号叫冯素珍,喜欢上了同班同学,也就是剧中的男...

转轴拨弦三两声

转轴拨弦三两声

我对琵琶的最早印象,还是来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文字。当时对于“轻拢慢捻抹复挑”,是如何“未成曲调先有情”,还只是一知半解。不过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在口舌中囫囵翻转时,隐隐总有一缕悠悠的甘苦茶香。后来,第一次听琵琶演奏,还是在中山音乐堂...

最后一夜

最后一夜

有人说蔡琴是个唱故事的人。她像一个说书者,歌声中娓娓道来的故事,或深情或诗意,倾注了她全部的情与爱。正如龙应台在《山路》一文中写道,蔡琴的声音,有大河的深沉,黄昏的惆怅,又有宿醉难醒的缠绵。在她的歌声里,永远没有爱到刻骨铭心,也没有恨到歇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