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类 > 正文内容

朝闻道夕死可矣

lmwmm3个月前 (03-05)诗词类157

朝闻道夕死可矣

1885 年,33 岁的梵高离开荷兰来到了安特卫普,在此后余生,他再也没有回过自己的故乡。最初在安特卫普待的大半年里,梵高过着一种穷困潦倒,却又放纵不堪的矛盾生活。


说他穷困,是因为这大半年里他只吃过几次热餐,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用面包和咖啡充饥;说他放纵,是因为哪怕已经穷困如此,他依然会在手头稍宽裕的时候,带着钱去流连花街柳巷,只为买醉和嫖娼……


朝闻道夕死可矣

吃马铃薯的人


在绘画上,妓女和女招待是梵高的模特首选(因为他只能找到这两种人来给自己做模特),他付钱请她们来,给她们画肖像,但其实梵高真正想画的是她们的裸体。


不过经济上的拮据,让这个想法很少能付诸实践。于是,下面这幅肖像就成了梵高在安特卫普的模特画像中的代表作。


朝闻道夕死可矣

披头散发的女人头像

 

一如梵高对博里纳日矿区里的工人们,充满怜悯一样,梵高对于妓女几乎有着同样的惊异。他对妓女的看法,《梵高传》有过这样的记录:“……农民在土地上耕耘。妓女在肉体上耕耘,这是一个主题……”

 

生活的拮据和放荡,让梵高一度堕落不堪。在这个时期里,他的身体开始急剧恶化,不仅染上了梅毒,而且为了缓解饥饿感,不得不大量抽烟,导致肺也出现了不小的问题。

 朝闻道夕死可矣

巴黎的屋顶景观


这里为梅毒“辩解”两句,中国古代文化界有云: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与之相应的,在当时西方艺术界,嫖娼堪称自由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


梅毒在当时西方艺术界,就跟当下在文艺青年群体中流行的胃病一样,是一种典型的“文化病”。不仅梵高,包括他的好基友高更、同时代的印象派画家马奈、哲学家尼采,以及音乐家贝多芬都是梅毒患者……

 朝闻道夕死可矣


梵高一生给自己画过 37 副自画像,但在众多自画像中却没有一张笑而露齿的画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梅毒使他的牙齿变得松动脱落,笑而露齿会严重破坏画像美感。


梅毒不仅是一种身体疾病,关键是它还能引起人体精神失常。在安特卫普到巴黎前期,梵高的画作充满着晦暗与阴郁。但在阴郁之下,又有着一种近乎癫狂的、绝望的绽放。例如这幅《花瓶里的罂粟、矢车菊、牡丹和菊花》。


朝闻道夕死可矣

花瓶里的罂粟、矢车菊、牡丹和菊花

 

再比如下面这幅《静物与<圣经>》。沉郁晦暗的画面不言自明,此画的创作时间,正是梵高父亲去世后半年。


画中《圣经》旁的烛台上有一截已熄的残烛,这是在悼念做牧师的爸爸。《圣经》下端的一本小书,是左拉的《生之喜悦》,那便是影射他自己了。他对左拉此书的诠释是:“若是认真生活,就必须工作而且担当一切。


朝闻道夕死可矣

 静物与《圣经》


而观者如果打开大图细看,会发现在右页顶部的 ISAI 一词。根据图画细节,这本《圣经》所翻到的正是《以赛亚书》第五十三章的三至五节。大意是说先知宣称,神的仆人将要到来,并受世人的鄙弃,此章堪称梵高最真实的心灵写照。


除此之外,这张叼着烟卷的头骨画像,可以说是他本人此时的精神写照了。


朝闻道夕死可矣

吸烟的头骨


艺术不是单纯的美,应当是真实的生活1886 年 1 月,在弟弟西奥的帮助下,梵高进入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学习作画。在此之前,梵高对正统的美术学院一直是没有好感的。


他曾经在给西奥的信中写道:“美术学院的症结在于,他们只会叫你画路易十五和阿拉伯人的画像等传统作品,而不是今天的纺织工人、矿工或者裁缝。”

 

朝闻道夕死可矣

锄地的农妇


但梵高最后还是进入了,那个让他鄙夷和唾弃的地方。人们猜测,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省钱。因为这里是唯一能够免费向他提供模特的地方(还包括费用不菲的裸体模特)。


但是很快,美术学院的教条和保守便让梵高感到厌倦。梵高在美术学院的同学文森特·海格曼,在自己的回忆中记录了梵高在此求学的一些经历:“他戴着一顶皮帽,身穿一件蓝色大褂——当地肉贩子常穿的那种。”


朝闻道夕死可矣

马的石膏像


海格曼在回忆中说起过一个趣事,当时学院新购置了一个断臂维纳斯的石膏像,每个学生都要向教授交一份素描的习作。


作为一件古典艺术作品,美术学院的教授对素描的线条比例,以及素描的精准程度要求很高。梵高却给维纳斯画了一个极其丰满的臀部,这让教授们大惊失色。


朝闻道夕死可矣

石膏女躯干雕像


他们要求梵高按照古典审美的标准,给高雅的维纳斯减肥瘦身。梵高对此十分不满,他对教授大声争辩道:“你根本就不了解年轻女子!一个健康的成年女人一定会有丰满的臀部和宽阔的盆骨,这样她们才能易于生养!”


1886 年 3 月,学院内部召开董事会议,决定将梵高降级到基础班,但是他们还是晚了一步。在这一决定颁布之前,梵高已经收拾行囊,飘然而去。


朝闻道夕死可矣

农舍


在生活中,梵高任性且自卑,性格中的偏执往往让他与生活难以和谐相处。而在艺术方面,这位“红头疯子”的不羁高傲,便展露得一览无余。


他如一位暴戾的君王,在艺术的世界里肆意改变着那些成俗旧规,让新生的艺术,蛮不讲理地闯入旧世界的堡垒中。这样的“倒行逆施”必然是不为世俗所容的,这也可以说是梵高一生画途坎坷的一个关键原因。


朝闻道夕死可矣

自画像


但就像维纳斯所主管的“爱” 与“欲望”,无论曾经学院派如何排斥梵高,但他笔下那荒诞诡异的画面,却早已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梵高一生所追求的并非艺术成就之高下。一如余光中所评价的,自接触绘画开始,他便在追求面对死亡时的“近乎微笑之境”。


当找到这一境界的真意时,他便毫不犹豫地在麦穗与阳光中举起手来,收割了自己。这并非对生命的漠视,就像中国古人所追求的“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对生命真理最终极的追求。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lmwmm.com/post/582.html

分享给朋友:

“朝闻道夕死可矣” 的相关文章

庚子书单

庚子书单

今天这篇书单来自我的一位朋友慕珂。此前,曾经和大家分享过四篇他读《聊斋》的感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公众号留言框内回复“聊斋”获取阅读链接。今天这篇则是他在庚子年的一部分读书笔记,且作参考。可能庚子年最大的好消息,就是庚子年要过完了。在这个如...

经典短篇:《理想》

经典短篇:《理想》

家人围着6岁的小男孩问他的理想, 小男孩说,他想当医生。 外婆说医生好,社会地位高。 奶奶说待遇也不错。 爷爷说除了工资还有其他的收入呢! 外公说更重要的是以后找对象方便。 小男孩...

守望

守望

秋意浓郁时你悄然北上 害怕温柔的秋风平静了你驿动的心?担心多情的秋雨留住了你的脚步?当我读懂你的双眸,无限思念,无言守望,谱写成半生的心愿。梦挥动翅膀,幻作不期而归的美丽。一曲相思,愁怯了寒露。我把思念筑成一个个驿站,漂泊的日子里为你遮风挡...

生命是一树花开。

生命是一树花开。

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寞或璀璨。日子,在岁月的年轮中渐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跃动的、抑或沉思的灵魂,在繁华与喧嚣中,被刻上深深浅浅、或浓或淡的印痕。很欣赏这样一句话:生命,是一场虚妄。其实,经年过往,每个人何尝不是在这场虚妄里跋...

昨夜的雨

昨夜的雨

  昨夜的小雨, 今又晴空万里, 雨滴不知太阳的暖意。 不舍得离去, 悄然留下自己的身影, 化作蔚蓝天空上的浮云。 问一声爱问一声情? 一花一木一世界, 有忧伤有别离, 百花园香润雨滴。 秋风起, 落叶残花微叹息,...

心里话

心里话

  一条路为何曲曲折折, 孝顺的心为何若有若无,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灿烂星河, 兴邦耀祖永恒不变的传承, 养老为何有不同的雕琢? 老人有钱: 儿女们惦记着怎样得的更多, 老人没钱: 多子女轮流看护着, 罪孽啊, 生儿女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