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类 > 悲怆终极内涵是生命

悲怆终极内涵是生命

微信用户2年前 (2023-03-07)诗词类2319
悲怆终极内涵是生命

一直觉得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更适合冬日聆听。坐在阴冷的客厅里,透过蒙着薄薄寒霜的玻璃,向外望同样阴冷的世界。而外面,就像俄罗斯冬日里的旷野,一片片的白桦林,不会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坚韧,只有凄苦和荒凉。


在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世界里,多愁善感与典雅并存。他的苦难以一种若断若续的语气道出,即使是他的无标题音乐,也同样呈现出鲜明的标题音乐特色,深深地浸染了后期浪漫主义的特色。


悲怆终极内涵是生命


老柴的音乐与李斯特或是柏辽兹的音乐不同,他不需要其他艺术手段来辅助,倒是标题和场景需要他的音乐来润色。对于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人们哪怕是第一遍聆听,也能明确地感受到它的意味。


然而,虽然柴可夫斯基在当时很受欢迎,但关于他的评价问题却一直有不同看法。音乐学者巴里奥认为:“柴可夫斯基除了十五首钢琴作品,富有创造性的韵味之外,其余的作品都陷于假古典主义、假浪漫主义的不良倾向,这妨碍了他取得像其他一些近代大师们所应有的发展。”


悲怆终极内涵是生命


另一位音乐学者恺撒居伊则认为:“如果把柴可夫斯基看作是俄罗斯作曲家,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只是一个会作曲的俄罗斯人罢了。他对我们民族歌曲中的诗意、深情、宁静、恬美始终是陌生的。”


而音乐学家波尔盖和代尔莱阿斯则又是另一种看法:“柴可夫斯基的艺术虽然缺少精神的语言,但他真诚恳挚的内心,抵偿了这种的不足。在哀婉凄凉的感情上,他表达得淋漓尽致,感情起伏的力度,甚至可与瓦格纳相比。” 


悲怆终极内涵是生命


在对老柴的各种批评声中,内在结构不够紧凑,音乐语言欠精练是最普遍的意见。不过,我认为真正喜欢柴可夫斯基的人,注重的往往并不是这些技巧,而是被他从音乐中宣泄的真挚情感所打动。


比如他的这首《b小调第六交响曲》,最能体会到柴可夫斯基细腻丰富的创作风格。这部作品创作于 1893 年,题为“悲怆”。据说,柴可夫斯基在构思该曲时,时常眼噙泪水,而这首作品也以其无尽悲情的色彩和恢弘的气势,成为古今交响曲中第一流的精品。


悲怆终极内涵是生命


这首曲子大概在 1893 年 8 月末至 9 月间完成。柴可夫斯基自认为这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首演于同年的 10 月 28 日举行,可惜 6 天之后,柴可夫斯基便不幸染上霍乱,与世长辞。而这首作品也成为柴科夫斯基的“天鹅之歌”。 


但之前曾经读过一篇野史,提及了柴可夫斯基创作这首作品时真正的背景。据说,该曲完成不久,柴可夫斯基就被人揭发了他同性恋的身份。彼得堡的一帮校友办了个私人法庭,审判柴可夫斯基,认为他有辱学院传统,命令他自杀,否则他们将使他身败名裂。柴可夫斯基无奈之下吞用砒霜,留下“悲怆”成了这位俄罗斯之魂的千古绝唱。


悲怆终极内涵是生命


不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但我听了这个故事之后,却确实对“悲怆”有了更深的体会。“悲怆”交响曲是老柴所有作品中的高峰,可惜他在创作的颠峰,被斩杀于愚昧与保守势力的刀下。细听“悲怆”,整部作品犹如一部坎坷的人生故事。老柴自己在手稿上写着,“此曲的终极内涵是生命。”


仔细聆听四个乐章,也可以以这个新的视角重新诠释。第一部份充满激情,信心与雄心;第二部份是爱情;第三部份是失望;最后全曲以死亡结束。年青时的幻想终究被冷酷的现实扑灭。生命中虽有轰轰烈烈,但毕竟不能逃避死亡。


悲怆终极内涵是生命


“有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人对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理解的角度也都不同。但我想有一点大家应该同样都体会得到,那就是从作品中流淌出的浓郁的悲观情绪。恐怖、绝望、失败、灭亡,以及对一切享受人生的乐观态度的否定。 


老柴在作品中揭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死亡是绝对的、无可避免的,而生活中的所有欢乐,都是转瞬即逝的。


本文插图来自美国写实主义画家安德鲁·怀斯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免责声明
    本网站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只按现有状况提供文章发布第三方网络平台服务,本网站及其所有者非交易一方,也非交易任何一方之代理人或代表;同时,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也未授权任何人代表或代理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从事任何网络交易行为或做出任何承诺、保证或其他类似行为,除非有明确的书面授权。
    鉴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本网站无法鉴别和判断相关交易各主体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资质、信用等状况,也无法鉴别和判断虚拟交易或正在交易或已交易之虚拟物品来源、权属、真伪、性能、规格、质量、数量等权利属性、自然属性及其他各种状况。因此,交易各方在交易前应加以仔细辨明,并慎重考虑和评估交易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lmwmm.com/post/588.html

分享给朋友:

“悲怆终极内涵是生命” 的相关文章

悲欣交集

悲欣交集

悲欣交集 ,发表于2023-11-11 23:00 , ,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雨留下爱

雨留下爱

  心随车。…… 行驶在淋湿的路, 雨滴轻敲着车窗, 缓缓滑落…… 温柔着桥栏旁撑着红伞的少女, 闪动的双眸凝望着雨滴落吻江面。 缠绵着迎亲车队玫瑰花开的芳香。 举起相机拍下桥面上真情的画面。 雨的温柔与浪漫, 留在欣赏的...

一把伞

一把伞

  雨静静的下, 想起你对我说的话, 不论多大的雨, 也不用害怕, 加倍珍惜着, 你送我的雨伞。 送伞是举手之劳, 平常的像绿草一样清新自然, 千万别在你的心里泛起波澜, 我还有一把爱妻给我买的雨伞, 是玫瑰花的色彩,...

抗疫之春清明有寄

抗疫之春清明有寄

抗疫之春清明有寄七律•清明思先烈微风催雨洒江天,情系陵园祭俊贤。驱蒋杀敌枪眼堵,援朝抗美匪窝端。和平建设凝神治,灾害清除舍命攀。捧束心花英烈献,中华逐梦后昆担。七律•清明思亲潸然泪下忆双亲,意念悲催欲断魂。善举萦怀弥脑际,良言入耳润儿心...

一生爱自由

一生爱自由

伦敦一个画展上,人头攒动。一对男女在一幅画前驻足:一个超级肥胖的裸女,在一张破旧的沙发上昏睡过去。她的一只手扶着沙发背,一只手托着硕大无朋的乳房,大大的肚腩因为粗壮双腿的挤压,像个球一样耷拉在沙发上……男人对女人说:“亲爱的,这幅画上的女人...

抽象与具象

抽象与具象

1945 年 1 月 19 日,常玉在《巴黎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位中国画家对毕加索的见解》。他在文章里写道:“毕加索的作品其实一点都不难懂,甚至本质上是单纯的。当代绘画就跟从前的大师绘画风格一样,整体而言...